「再見」
PODIUM,奧斯陸,挪威
2021 年 7 月 28 日—8 月 1 日

《噢,那些漂亮男孩》;現地聲音裝置;音響、聲音、垂直百葉簾、百葉窗珠鍊、髮夾、不鏽鋼窗簾夾、防潮日光燈座/日光燈、塑膠胸花、蒼蠅、鏽化法式滾球、串珠鍊、環眼螺絲、(磨粉)石膏;依場域尺⼨可變

《噢,那些漂亮男孩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
《噢,那些漂亮男孩》,現場裝置

《夏日午後的家》;現地聲音裝置;音響、聲音、投影機、可再生棉布、水桶、濕石膏、水、冰塊、不鏽鋼窗簾夾、洗衣球、汽車座椅、安全帶、汽⾞杯架、玻璃杯、蒼蠅、椅子、環眼螺絲;依場域尺⼨可變

《夏日午後的家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《夏日午後的家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
《夏日午後的家》,現場裝置
《夏日午後的家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
「再見」,展覽現場

《夏日午後的家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
《噢,那些漂亮男孩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
《噢,那些漂亮男孩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
《噢,那些漂亮男孩》,現場裝置(局部)
















(空間紀錄:PODIUM;動態影像紀錄:Rickard Aall)

餐桌旁的窗台上曝曬著細碎的身體,它們乾扁的翅膀曾經循著微風輕輕搖晃,窗框外奔撞振翅的飛蠅方才沿著窗面嗡嗡嘎響,穿梭於窗玻璃的兩旁。若不是高速盤旋、揚長而去,那便是向著透明,迎來生命的終點。

心想著正在同步的我們,我呆坐原地。

「再見」是我於 Podium 駐村期間所進行的攝影書寫,我持續將自身過往的影像經驗,以及駐村期間生成的種種對話、寫作、閱讀和環境聲響進行錄音,作為展出期間日日更新的聲音腳本材料。

我邀請了移居挪威的台灣音樂家/作曲家曾瑋婷共同合作,我們在展間裡對坐、錄音,我向他朗讀我前一日的書寫,他則以大提琴即興應答。除了將此作為播放於展覽現場的聲響材料外,他也在每個展覽開放日不定時即興演奏,藉此進一步回應我們於空間裡過去的身體、持續更新的記憶、身份不安、身體感知,和其作為知識的可能來源。

「再見」延續自我先前的個展「噢,藍色湧現了」,關於正在持續進行的、尚未確切終結的事物、記憶,以及記憶所重建的、虛構的(影像)經驗如何為作者/自傳性劃下註記與分野。而個體身份是否即為不斷遷移的、疏遠的集體意識,抑或是一整個集體敘事的部分組成?


收錄於「再見」中的聲音作品(19 分 48 秒)是由郭展源、曾瑋婷所共同合作,展前現地錄音、即興演奏於展覽空間

作曲、聲音編輯:
曾瑋婷;
聲音景觀、錄音:
郭展源、曾瑋婷;
聲音腳本、文字投影、獨白:
郭展源;
現場即興演奏(大提琴):
曾瑋婷;
       
現地裝置:
郭展源;
技術支援:
Åsmund Kvarme Skuterud、 Joanna Chia-Yu Lin、Eirik Melstrøm、Lesia Vasylchenko、Nikhil Vettukattil
織品協力:
Margaret Abebe Abeshu;

贊助支持:
挪威視覺藝術家補助基金(Bildende Kunstneres Hjelpefond—BKH)、挪威藝術委員會 (Kulturrådet)


(ENG︎︎︎中文)   (︎︎︎回前頁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音樂家/作曲家曾瑋婷即興演奏於「再見」,展覽現場 PODIUM

曾瑋婷即興演奏於「再見」,展覽現場
Mark